简述:
7 月 18 日,广州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仅用时半天就完成出让。虽然这是去年至今广州集中供地供应地块数最少的一次
7 月 18 日,广州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仅用时半天就完成出让。虽然这是去年至今广州集中供地供应地块数最少的一次,但无论是较去年同期还是今年年初,土地市场明显回温。
本次广州集中供地共挂牌 14 宗土地,总出让面积 47.4 万平方米,成功出让 11 宗,揽金 209 亿元,拿地主体基本都是央企国企。与去年同期不同的是,本次有 4 宗溢价出让,其中 1 宗进入摇号环节的地块还刷新了广州成交楼面价 TOP10,另有 3 宗地块流拍。
分区域分布看,本次集中供地涉及广州 8 个行政区,除越秀、番禺、从化没有供地出让以外,花都区有 3 宗,天河区、荔湾区、海珠区和白云区各有 2 宗,南沙区、黄埔区和增城区各有 1 宗出让。
再来回顾下广州今年首轮集中供地的情况。5 月 5 日,广州迎来 2022 年首轮集中供地,共推出 18 宗地块,总建筑面积超 276 万平方米,起拍价 367.7 亿元。广州此次集中供地除 1 宗流拍,17 宗地块仅 1 个半小时便确定归属,成交总金额 341.4 亿元。其中,15 宗以底价成交,两宗溢价成交。与此前集中供地相比,2022 年首轮供地整体流拍率大幅降低,仅为 5.6%。
多位广州业内人士在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再次表明当前市场已从低谷复苏,优质地块还是像房市一样有分化,仍然受到追捧。
此外,流拍地块因价格等原因也在市场意料之中。
此轮取消了 " 竞自持 "
据克而瑞统计,广州今年第二批集中供地最终总成交金额为 209.57 亿元,为去年至今集中供应用地中揽金规模最小的一次,相较第一批下降 39%,与去年第三批也有 93 亿元差距。
虽然去年同期的第二批集中供地和今年初的首批集中供地,拿地房企均以央企国企为主,不过也有个别民营企业有所斩获。
值得注意的是,广州在去年第二批集中供地时设定了多项严格的土拍规则,如 " 竞配建 " 几乎都调整为 " 竞自持 ",另外还增加限 " 马甲 "、限制销售对象、最高溢价率被限制到 15% 等规则。
本次集中供地取消了 " 竞自持 "" 限制购买群体 " 等土拍规则,变相降低了拿地门槛,但民营房企依旧缺乏拿地热情,已出让地块均由央企国企获得。
7 月 18 日下午,克而瑞广佛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通过微信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当前市场虽然已从低谷复苏,但分化调整尚未结束,而央企国企成为绝对拿地主力,也表明民企的问题出清还远未结束。
本次广州集中供地推出的 14 宗地块涵盖 8 个辖区,推出地块计容总建面约 145 万平方米,起拍总价约 253 亿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天河区两宗地块上演 " 冰火两重天 "。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天河区燕塘地块是本次土拍起拍价最高的地块,起拍总价为 70 亿元,折合楼面价 4.2 万元 / 平方米。
7 月 18 日上午,该地块经过 54 轮报价后触顶 15% 溢价率后进入摇号环节,总价达到 81.19 亿元,折合楼面价 50842 元 / 平方米,跻身广州楼面价 TOP6 之列。
4 宗地块溢价出让
天河区另一宅地育新街南侧地块的地理位置与周边环境并不理性,因无人报价而最终流拍。
克而瑞广佛区域指出,该地块结束了天河区近 10 年来涉宅用地零流拍的历史,地块虽拥有依山傍湖的生态优势,但无奈周边环境差,加上交通不便,且地价不低等因素,不少感兴趣的房企经实地勘测后决定放弃。
据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测算,育新街南侧地块起拍楼面价在扣除建面后接近 4.8 万元 / 平方米。而本次白云区和增城区地块流拍,则分别与旧改企业退出、板块冷门供应量大等因素有关。
因此,7 月 18 日下午,广州中原地产项目部总经理黄韬接受《每日经济新闻》电话采访时表示,在当前市场环境下,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的结果还是不错的,流拍地块各自有自身原因,或因为位置或因为价格,这类地块流拍是正常现象," 有好条件好价格的地块没人去拿才叫冷 "。
在今年广州首批集中供地成交的 18 宗地块仅有 2 宗溢价成交,而本次 14 宗地块就有 4 宗地块溢价出让。除了燕塘地块,荔湾区南岸路地块被珠江实业以 18 亿元总价夺得,溢价率 12.5%,折合楼面价 33750 元 / 平方米;保利拿下了。
上一篇:7月20日三分钟新闻早知道